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

◆11.24小董事夢想起飛演唱會

11.24小董事樂團在台北將有一場演唱會,感謝各界的關心和和鼓勵。

時間:2007/11/24  下午2:00--3:30
地點:河岸留言(台北市羅斯福路五段88之5號地下室)


一點半開始,朋友們慢慢聚過來。
一個半小時的表演,都是團員們自己設計的,唱的詞曲也幾乎都是他們自己的創作,台北的朋友們說:挺有樣子的、很不錯哦…

他們在東部的表演多半是戶外的,舞台很大。這次這個小小的舞台,他們好像也挺自在的。

唱完,陳爸上台說著:看著他們從小學開始,一步步學習,到今天的成熟沈穩,讓他很驕傲。瞄到團員們都跟著紅了眼眶。

小董事此次演出是希望為部落募得二手樂器,讓更多部落的孩子也有機會玩樂器。您身邊若有適合的樂器,觀迎您共襄盛舉。



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

◆輔導團隊任務告一段落


開拓文教基金會參與「教育部創造偏鄉數位機會中心計畫」,擔任「原住民地區數位機會中心」輔導團隊的角色,已於96年5月底告一段落。

新的輔導團隊請洽教育部專案辦公室查詢。請參考創造偏鄉數位機會網站

雖然不再承接教育部的輔導團隊,我們仍會繼續關心原住民地區的數位落差議題。

2007年9月13日 星期四

◆小董事樂團實現音樂夢

小董事.jpg
在第二年的DOC輔導計畫進行中,我們協助幾個DOC申請中華汽車原住民文教基金會的計畫。建和DOC提出了「建和書屋文化學習」以及「小董事的樂團MV」發表的計畫。
小小的計畫、少少的經費,然而,小董事樂團珍惜可以拍MV的機會,陳爸的鼓勵支持、小金導演的十八般武藝,雖然裝備、場地是克難的,在眾人的熱心和同心協力下,錄製了「星星」「一起說再見」二個MV, 透過BLOG在網路上傳了出去。開啟了小董事成員新視野,也激發了更多孩子的學習興趣。
今年中華汽車原住民文教基金會將再支持小董事的夢想,於10/9主辦小董事夢想起飛記者會,為小董事以小董事所在台東建和地區募集樂器,提供一個孩子可以安心去、可以嚐試發展音樂興趣的空間。

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

◆善意,一定有善結果嗎?

cereal_box.jpg
今天跟關心部落工作的朋友談我們對台東建和的協助狀況,談到企業打算為部落的孩子募集樂器的事,因為在近日來一系列關於水蜜桃阿嬤的討論後,覺得做公益要慎重。朋友也說了,幫助人好像很單純,可也有不簡單處。

我一直都覺得「善意」是非常重要的、是基本前提;然而,徒有善意,卻不保證不會造成傷害。
雖然人的工作變數很多,善意+周詳的規畫,或許可以減少一些可能的疏忽遺憾,讓善意不打折。
20多年前,我才進入醫院社會工作,每每被記者追著問:有沒有悲慘的個案可以報導?我總在錯愕中設法閃人。因為我沒辦法認同〞悲慘〞是個報導的篩選標準,也相信保護個案的隱私是我的責任。就這樣初出社會的我沒多久就被記者貼上一個:「不喜歡記者」的標籤。

經 過多年的發展,台灣社會好不容易慢慢建立了由社會團體扮演起〞資源中介者〞 角色,讓願意提供資源的個人和組織有可放心托付的中間人,也為需要幫助人的人做適當的服務規畫,讓有限的資源可以有最大的發揮。卻又在這些年來媒體的一波 波〞發掘、報導個案〞的風潮下,讓社會資源的整合倒退了許多。

媒體的善意當然很重要,但媒體是否適合扮演為需要幫助者籌募資源的角色呢?

媒體會花多少時間來了解評估案家的〞真正需求和可用資源〞之間的落差,以及如何讓資源為案家所用…等等,這其中是有著諸多的建立關係過程,以及共同規畫準備的過程的。

曾 在高雄傳播學院出版的〞智慧關懷~羅倫佐採訪的省思〞一書中,讀到諸多記者對當時採訪的省思,因見張家媽媽抱著發病的孩子落淚,被深深地感動而做報導,然 而後來發現單面向的、蓄意放大的、報導帶來很大的影響,待覺案家狀況與報導間有落差時,已難再說什麼。也因此會有諸多媒體人共同撰寫出這本〞智慧關懷〞。

從 社會工作者的角度看,個案之所以會需要外界的協助,很少是單一因素造成的,而且,當事人最初求助的點,經過整體了解評估後,往往會發現問題的處理核心並不 在那。這個過程是需要有相當社工經驗或專業的人才做得到的。錢很重要,但案家會陷入困境,往往跟處理錢的能力、態度是有相關的,何時?如何籌募?如何運用 所需經費等議題都是需要審慎規畫的。

另一個待討論點:
因為不同的困難或匱乏而需要協助的人,是否就必須把自己放在鏡頭下,被巨細 糜遺的觀看;再且,當受助端說同意透過媒體曝光籌資源時,對曝光的理解是什麼?對可能面對的情境價有多少的理解和心理準備?看到水蜜桃阿嬤一家人的臉孔、 故事在短短幾天內,不斷出現在各 新聞媒體上;每個孩子被放大特寫在網站上;接下來還會放在繪本上繼續傳播…
針對這樣的衝擊,拍攝團隊和輔導團隊有什麼事先的評估、事後的陪伴因應規畫嗎?

提供協助的過程如何對待和保護受助者的隱私,如何維護當事人的尊嚴,是助人工作中基本的要求;然而卻是此時此刻台灣媒體最難做到的事。

從捐助者的角度看,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善意被利用或濫用;所有捐助者當然希望自己真的幫得上忙。可是過去幾年的〞被放大的〞負面經驗報導,讓許多捐款者對中介者存疑,或者堅持自己送達給當事人,(大家跑到泰崗部落去找水蜜桃阿嬤,影響她農忙),協助和受助者的成本都變高了。

我相信,多數人、多數時候都是因為關心、出於想幫忙的善意,這個出發點是寶貝的、是重要的。然而,少了充份規畫、少了周延考量的善意,是否總帶來一些遺憾呢?

張家三兄弟、玻璃娃娃、水蜜桃阿嬤‧‧.都是大家記憶猶新的案例。

在追求服務效能的時代,〞 可信任的資源整合和服務規劃組織或個人〞是非常重要的。

媒體、記者是否要以這樣的角色自居呢?是否承擔得起這樣的角色呢?

而,你、我、我們的社會又希望誰來做好這個角色呢?

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

◆運用數位實踐人文關懷 重新定義「幸福」

點
   一般人對台灣原住民朋友的印象,不外乎是他們有如天籟般的優美嗓音,以及純樸直爽的性格。不過,卻鮮少人注意,原住民小朋友身處的環境和生活條件,卻不 如都市小孩優渥。台灣民間團體─「數位人文關懷希望工作團隊」結合各界愛心,帶領著都市小孩深入山區,不只從關懷、分享活動中體驗不同的生命經驗,更讓偏 遠山區的孩子享受數位帶來的便利。未來這項關懷活動將拓展到海外,發掘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,要把台灣的愛傳送到世界各地。

看全文,請點下列網址。

http://www.rti.org.tw/News/NewsContentHome.aspx?t=5&NewsID=77073


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

◆邀您一起來〞數位落差論壇〞發聲

5/17的新DOC運動聚會中,在各角落努力的伙伴們提到很希望有多一點機會跟大家交流,更希望有機會可以互通有無。 

為回應大家的期待,也因為我們基金會(開拓文教基金會)長期以來對數位落差的關心,我們架設了一個讓大家用的論壇:

dd.jpg

 

數位落差論壇

歡迎朋友們一起來討論、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