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11月20日 星期日

◆高度不同,視野也不同


執行計畫要接受不同階段的評鑑,這是應該要的;然而,所謂的評鑑前的訪視,帶著專家前來的訪視,過程卻怪怪的…

因為專家站的高度似乎離真實有點遠。

曾幾何時,政府不管中央地方、各種方案都需要邀請專家學者、審案、評鑑、考核…

我自己在行政機關工作過,也當過幾多次的專家學者,然而對這個過程要怎麼安排才會有價值,還是有諸多的疑問。

以往,每遇被邀請擔任專家評審,就不自覺地變成行前最囉唆的一個,總要幾番詢問,問清楚人家的工作內容、問清楚我們的角色…

因為,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人,
不同地方、不同條件,會有不同的呈現,
我們必須去關照個別差異的可能。

很害怕,不問你在做什麼,就開始教你要怎麼做的專家;
很害怕,隨便就說:這簡單、那容易的專家;
更害怕,不斷告訴部落那裡有資源?可以要求輔導團隊幫你們做這做那的專家;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這個計畫的主角是誰?
是教育部、是輔導團隊還是部落?

一場訪視下來,部落被詢問的問題,也同時在創造他們的矛盾?

既期待部落可以擔負經營責任,又不信任部落可以自己決定怎麼做?
長官和輔導團隊的角色重點是指導、要求,還是陪伴、支援?

嚴格說來,我們計畫裡的這幾個部落來說(建和、古樓、泰武、獅子,美園除外)都是在很倉促的時間內被告知,即將有個DOC在這裡誕生,你們如果覺得有需要?那就一起來經營。

然後就開始,一路在教育部的〞時間表〞要求之下,組成管委會、決定開什麼課?鼓勵部落族人來上課;

大氣還沒喘幾下,又突然被站的高高的專家老師問:
如果明年什麼資源都沒有了,那你們怎麼辦?
(寫到這,我的胃忍不住痙攣了起來)

身為輔導團隊的負責人,心裡產生很大的疑問?
我們到底在幹嘛?在為什麼而忙?
如果把自己擺到部落人的位置來看,會怎麼來看待這整個計畫呢?

我們是否過於粗暴了?
一路拖著部落走,雖然是好意,雖然是覺得這是個部落運用資源的好機會,我們是否有給部落足夠的空間去準備、去思考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